縱觀近日投資額達8000萬歐元的默克南通制藥項目在南通奠基,使得德國默克也成為目前唯一可在華大規模生產基本藥物目錄中藥物的外資企業。此舉標志著外資藥企在中國策略從原來主要針對一二線城市的高端人群變為借助基藥進入中國廣闊的三四線城市的轉變。未來醫藥市場局勢,將鹿死誰手?
外資藥企在中國的黃金時代或已經結束,但藥企競爭的新格局并未成形,外資手中仍握有占據市場主動的籌碼,未來鹿死誰手仍未可知。
近日,總投資額達8000萬歐元的默克南通制藥項目正式在南通開發區健康產業園奠基,德國默克也成為目前唯一可在華大規模生產基本藥物目錄中藥物的外資企業。默克此舉標志著外資藥企在中國策略的轉變,從原來主要針對一二線城市的高端人群變為借助基藥進入中國廣闊的三四線城市。
外資藥企在20年間的戰略發生了三次演進
自從進入中國以來,外資藥企在20年間的戰略發生了三次演進。外資藥企在建立生產基地后,大規模的在富裕的一二線城市鋪設地面銷售人員,同時發展各地的代理人來公關醫院和醫生。但很快,外資發現這樣會比較慢,而且成本巨大。
第一次策略演進是,外資藥企開始發力醫藥流通企業,通過收購或者與當地的醫藥銷售公司合作,進而將藥品通過其網絡去銷售。
第二次演進是在中國大規模建設研發部門,中國研發成本較低,人才優勢明顯,通過設立非法人機構可以盡快將產品商業化,而且專利保護嚴格,內資企業無法望其項背。
通過前兩次的戰略演進,外資藥企得以保持其核心的優勢并維持高利潤。但是,隨著傳統銷售手法遭到政府的打擊,大量專利藥到期,國內仿藥的低價競爭,外資藥企面臨核心優勢喪失的困境。隨著中國 政府采取基藥制度,如果維持高價,不僅受到政府的打擊,也受到國內競爭者的市場壓力,但將價格下降過快,則無法維持如此大規模的運營成本。
因此,外資藥企在經過幾年的戰略權衡之后,迎來了第三次演進,即決定進入基藥目錄。
進入基藥的主要預設有如下三點:
第一,以價換量。雖然進入基藥目錄就意味著藥品大降價,但是,也意味著進入了廣闊的基層醫療所覆蓋的大量人群。通過以價換量的方法,外資藥企一樣能獲得快速增長。而且,通過在中國三四線城市設立生產基地,外資可以將制造成本進一步降低。而且,進入基藥之后,不需要大規模的地面人員,營銷成本也可以下降。
第二,基礎醫療是未來發展主要方向。不管中國政府未來對基藥制度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基礎醫療的發展是各國一致的發展趨勢。未來的基礎醫療將承擔主要的醫療服務,大部分病人都將集中于基礎醫療,而不是涌向大醫院或者高端私立醫院。
第三,原研藥仍具有競爭優勢。在價格一致的前提下,與仿藥相比,原研藥仍然具有很多優勢,主要是療效上和信任度上。而且,原研藥公司目前正在著力推進醫療服務與藥物治療的合作,最終提高療效。這一點是國內制藥公司非常欠缺的,服務意識強也是外資藥企的大優勢。
默克制藥的建廠只是外資進入基藥的開始,未來外資仍將根據中國的具體情況制定出一系列的策略來扭轉目前的劣勢。國內企業如果一味采用價格戰顯然是不持久的。